近日,动物科技学院董武子教授团队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领域权威杂志ISME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Microbiota contribute to regulation of the gut-testis axis in seasonal spermatogenesis》的研究论文。
季节性繁殖是指动物根据环境波动而改变其繁殖行为的一种现象。这种策略为动物的繁衍提供了明显的优势:它们在适宜气候的季节分娩和抚养后代,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和隐蔽场所,提高后代的生存机会。其内在机理不清楚,通常研究聚焦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一般认为与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直接相关。
本研究以典型季节性繁殖的复齿鼯鼠为模型,首先观察发现雄性复齿鼯鼠在非交配繁殖期的睾丸呈现显著的精子发生阻滞现象;进一步通过整合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数据分析,和非繁殖期相比,发现在交配繁殖期的雄性复齿鼯鼠睾丸中精子发生及其相关的基因表达活跃,这可能与精胺和γ-氨基丁酸相关的多胺代谢增强有关;而且交配繁殖期的雄性复齿鼯鼠大肠中瘤胃球菌富集,这有助于增强肠道中蛋氨酸的生物合成,进一步促进性腺中多胺代谢过程;此外,在其它几个季节性交配繁殖的雄性动物肠道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瘤胃球菌丰度的季节性变化。
这些发现创新性地揭示了肠道菌群的重塑,可通过多胺代谢调节季节性繁殖动物的精子发生,突出了肠道-睾丸轴在家畜动物育种和人类生殖健康管理中的巨大潜力。同时,将推动“侧柏-复齿鼯鼠-五灵脂”绿色循环产业的发展。
博士生伍子放和李龙为共同第一作者,董武子教授和林学院杨芳霞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科技厅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和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ismej/advance-article/doi/10.1093/ismejo/wraf036/8042534?earchresult=1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